在西安工作的小魏準備捐獻自己的骨髓,誰知血站和骨髓庫均表示,今年捐獻骨髓的“任務”已經完成,並且由於資金有限,現在已經停止採集血樣了,如果要捐獻只能等到明年3月。小魏不明白:“怎麼捐獻骨髓還有任務?”(11月17日《華商報》)
  按照陝西骨髓庫和中華骨髓庫有關方面的解釋,之所以志願者有“定額”限制,是因為每個血樣檢測入庫的費用是有限的,經費用完了,募集志願者的工作也就結束了。而費用則是由政府按照財政預算撥付的,而預算的增加一直趕不上志願者數量的增加,所以就出現了小魏遇到的捐獻遭拒的局面。
  這樣的解釋聽起來合情合理。畢竟,血樣檢測需要花費人力財力,沒有了經費,自然就沒辦法檢測。即使勉強採集了血樣,也只能在血站寄存,不可能入庫。這樣說起來,直接拒絕與採而不入庫比起來,雖然直觀感受不好,但至少保障了志願者的知情權,似乎更“人性化”一些。不過,細想之下,也不過是“五十步”與“百步”的差別,對於等待造血乾細胞移植的患者來說,並不能增加一點希望。
  等待造血乾細胞移植的人很多,骨髓庫里的志願者相對來說則如杯水車薪,非常之少。但是,就是這非常之少的救命的希望,卻仍然要受困於經費問題,增加緩慢,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。在長達數月沒有新志願者骨髓信息入庫的情況下,很多患者就只能配無可配,除了祈禱奇跡發生之外,恐怕也就沒有其他辦法了——這是怎樣的殘忍?
  當然,經費不足卻又要求其來一例採集一例,採集一例入庫一例,也有些苛刻。最好的狀態當然是經費充足,志願者絡繹不絕,患者處捷報頻傳。但是,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,一件一件地去做,要認識到困難和問題,更要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  一個不是最好卻在現階段很有必要採取的辦法是,只要有人願做志願者,在採集的階段,就不應該設置任何障礙,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。志願者憑藉一腔熱血和愛心,願意捐獻自己的造血乾細胞,圖的不是錢,但大都希望自己的善舉能夠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認可,而骨髓庫作為血樣採集者,作為第一個面對志願者的機構,必須呵護他們的善意。以“已經完成任務”為由予以拒絕,無異於給志願者迎頭潑了一盆涼水。澆滅了他們的熱情,也澆滅了他們的信任。
  在呵護善意和愛心的基礎之上,下一步需要討論和加強的問題,才是經費。各地分庫的經費來自中華骨髓庫的專款下撥,而中華骨骼庫的經費則來自中國紅十字總會。所以,從源頭上增加經費,還需要中國紅十字總會增加撥付款項的額度,如果紅十字總會的能力無力支撐日益增加的志願者數量,那就不妨引入民間慈善機構,共同運作這一惠及眾多患者的項目——既缺錢又不讓別人插手,於人於己,都是不利的,也有悖慈善的精神。
  文/張楠之  (原標題:“經費不足”不是挫傷志願者愛心的理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y39iyqg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